(文/聂永鹏 摄影/汤东晓 审校/杨阳 审核/王影)
为系统总结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全面启动并部署2026年基金申报任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于2025年10月14日上午在32208会议室隆重召开了“2025年国基金工作总结暨2026年国基金申报动员会”。学院党委书记王影、院长丁永刚、学术副院长徐志军及全体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者参会。会议由学术副院长徐志军主持。

(会议现场)
王影首先代表学院对在2025年基金工作中付出辛勤努力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并对成功获批项目的老师表示祝贺。她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衡量学院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关键指标,对学院的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至关重要。希望2026年全院申报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投入到新一年的申报工作中,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徐志军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学院2025年国基金申报、评审与立项情况,剖析了基金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对2026年的申报工作做出了周密部署,明确了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同时强调,学院将实施“精准辅导、全程服务”的管理模式,从申报意向摸排、选题论证到专家评议等,为申报者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支持,确保申报书的质量再上新台阶。
随后,2025年面上项目获批者丁永刚教授,从选题创新性、科学问题的凝练、研究方案的设计以及评审专家可能关注的重点等方面,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其成功经验。特别提到,“早启动、多打磨、勤交流”是提升中标率的关键。2025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获批者李东桥博士,结合自身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享了如何从博士研究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如何构建清晰的研究思路以及如何在申报书中充分展现青年学者的创新潜力,为在座的青年申报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最后,丁永刚作总结动员讲话。首先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并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生命线”,全院教师须将其摆在科研工作的核心位置。他对2026年的申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有信心”,要充分认识到我院的科研积淀和人才优势,敢于挑战高水平课题;二是要“早动手”,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立即进入申报状态;三是要“重质量”,精益求精,反复锤炼申报书,力求尽善尽美。
本次动员会正式吹响了学院备战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冲锋号”。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全力以赴投入到新一年的基金申报工作中,努力在2026年实现突破。